然而,这一出自何“派别”的观念,似乎越来越模糊。
1、跨行业加速融合,玉雕行业注入新的血液
不少玉雕师之前本身就专业学习过雕塑或根雕、木雕的,在玉雕的创作中借鉴和应用这些艺术门类的艺术手艺,并在玉雕艺术中灵活的运用,在不少玉雕作品中,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艺术的影子,而正是这样的融合也不断丰富和创新玉雕艺术。
2、行业信息越加透明,玉雕学习多渠道不受局限
现今是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,只要打开电脑,我们可以寻找到各个地方的资讯,无论是时尚、艺术、潮流等内容,只要玉雕大师想要创造新作,都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相关资料,学起其他玉雕大师的作品中的精华。所以长此以往,在这个没有秘密的环境下,玉雕文化会逐渐趋向融合,而且发展速度相对较快。
3、“学院派”崛起,传统的师徒制模式禁锢逐步“解禁”
4、地域区活动交往频繁及从业者流动,各地差异缩减
也正因为地域的阻隔不再是一个难题,每个地方的玉雕师可以随心所欲的去任何一个地方,就比如扬派的玉雕大师来到上海,也可以变为海派玉雕大师。他可以将扬派风格融合到海派特色中,又可以学习海派风格,将扬派特色进一步发扬创新。但无论是创新还是传承,最后终会达成地域上的融合。再次从业者也会随各地的资源、市场等而流动,交流更加频繁。
有人说,这不就让玉雕没有特色了吗?其实不然,地区化的派别“症状”反而有忽视个性化之嫌。
过去,我们讲南派、北派等各种派,既是对各地玉雕艺术风格的区隔,又是对玉雕艺术千百年师徒传承的尊重。
艺术无国界,玉雕艺术也如此。近年来,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,玉雕艺术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即时,更加方便,加之消费者审美越来越挑剔背景下催生的”私人定制“等到发展。
逐渐的,民间工艺、学院派、师徒传承,所有有利于玉雕艺术发展的积极因素都会被采纳。也许用不了多久,所谓”派“将逐渐消失……